他拒绝去台湾留下来为绘制了入藏的地图儿子官至正国级_媒体报道_安博体育在线_视频直播

新闻动态

他拒绝去台湾留下来为绘制了入藏的地图儿子官至正国级

  1948年后半年,蒋介石带着计划撤退,在他们即将离开前,把消息传给了在重庆的测量学校,想要带着学校里的老师和仪器一起撤退。

  在消息达到学校时,有一位老师提出了反对,他不愿意去台湾生活,其他的老师也接连提出了反对,哪怕学校用自动离校处理都无法让这位老师改变主意。

  这个人就是我国的测绘制图学家和地图学教育家——吴忠性,正因为有他的测绘地图,让我国解放西藏的脚步更快了一点。

  幼时的吴忠性是跟着外公外婆一起生活,6岁的时候就进入了私塾读书,从《千字文》读到了《左传》。在他11岁左右,就独自去了合肥,跟着赵衢九先生读书,后来又跟着自家堂叔读了1年,接着去一位魏绍如先生的家中读书。

  直到17岁那年,吴忠性才进入了新式学堂读书。当时,因为学校没钱继续办,吴忠性只好跟着老师回了他家里读书,自学完了3年的初中课程。

  到上高中的时候,因没有初中文凭,所以,无法参加考试。吴忠性就从熟人那里弄到了一张名为“吴忠性”的初中毕业证,也是这样一个时间段开始,吴家骥就改叫吴忠性了。

  考大学的时候,吴忠性原本想要和同学一起去办补习学校挣钱贴补家里的,但是被伯父制止了,吴忠性这才选择去了中央测量学校读书。

  那个时候的测量制图是非常枯燥的,开学没多久,就有18个人退学,吴忠性坚持了下来,最终拿到了毕业证。

  吴忠性又被分配到国民政府的这两宗局制图科清绘股上班,两年后,国内就全方面爆发了抗日战争,吴忠性跟着测量总局一路迁徙,到了湖北又到了湖南,接着是桂林、贵阳等地。期间,吴忠性还接了合肥的家里人一起辗转多地。

  在贵阳的时候,吴忠性除了做地图审查员之外,还开了数理化外文的补习班,做老师赚点生活费用,

  1943年,吴忠性又跟着学校辗转到了重庆。1945年,日本投降后,吴忠性被测量学校安排去英国进修。英国当时把吴忠性等人分配到了印度的测量系统学习。

  吴忠性到了印度后,先是在西北边去测量局实习,接着是到印度测量科学技术中心,经过8个月的进修提升,吴忠性的测量制图水平大幅度提升,还掌握了不少先进的制图方法。

  最关键的是,吴忠性看到了印度当时绘制的我国新疆、西藏等地的地图。吴忠性看着面前的地图气愤不已,但他此时没能力反抗,只能把这些涉及到我国领土的地图和书籍买了回去。

  当吴忠性回到测量学校时,这才发现下的学校大多回了南京,吴忠性所在的测量学校辗转也去到了苏州。

  吴忠性不愿意去台湾,其他的老师也不同意,于是联名给测量总局汇报了情况,学校领导拗不过老师们,只得把迁去台湾的事情放到了暗处进行,说只先去广州。

  吴忠性不愿意,便提出了要回合肥老家。测量学校就对吴忠性表示,一旦他不去广州,那就视作“自动离校”,也就是辞职了。

  吴忠性一家7口,全靠吴忠性的老师工资支撑,吴忠性多次请求,又被派去了重庆。没多久又因为解放战争被喊去乐山。

  此时,吴忠性已经不愿意再和有关系了,索性就对其他任教老师提议,在重庆等待的到来,要是可以的话,他们这一群测绘人员说不定能加入。

  1949年11月,重庆解放后,吴忠性等人都接受了严格的审查。这才知道,原来他们其中有人是“叛徒”,早就把消息传给了,要是再来晚一点,吴忠性连同测量学校都将成为炮灰了。

  吴忠性经过审查后,成为了我国西南军区的测绘分局制图科科长,他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给我军规划京藏后的行军路线。

  吴忠性在印度学习时,就买了很多相关的地图和书籍,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了。经过七天七夜的奋斗,在吴忠性的指挥下,这份地图成功被绘制出来了,为解放西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。

  此后,吴忠性又投身到各种绘制地图的任务中。后来,吴忠性被调去了沈阳的测绘学校工作,再一次成为了教师。

  在任职期间,吴忠性以身作则,奋斗在测绘的第一线。曾经动手编写了《数学制图学》,还写了《地图投影的选择和设计》、《地图投影教材》等。吴忠性撰写的专业书籍到今天为止,仍然有着非常大的参考价值。

  1978年,66岁的吴忠性再次重回讲台,为我国培养出了许多高级制图人才,其中有一部分还进入了军队中。

  吴忠性从事测量制图教学48年,他为祖国培育了一批优秀的技术骨干,我国制图科学的发展也因为有像吴忠性这样无私奉献的专家,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赶上西方等国家。

  吴忠性有4个孩子,除了第三子以外,个个都很有出息。尤其是二子,他曾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,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务,是正国级的领导干部。

  吴忠性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测量制图学科,成为了我国的测绘制图学家,为我国的地图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,当得起“地图学泰斗”的称号。

  我国正因为有了和吴忠性一样爱国爱民,愿意为祖国的建设抛头颅,洒热血的专家学者在,我们才有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。

  参考资料:[1]江淮文史期刊 《胸中自有万里江山——记测绘制图学家吴忠性》 20121102